← 返回所有案例研究
案例研究:Meta Dot Go Kart課程於ELCHK信義中學
Meta Dot與ELCHK元朗信義中學合作,為30名中四學生舉辦為期三天的卡丁車工程體驗課程,強調動手機械工程、團隊合作與解難能力。
卡丁車STEAM教育工程青年創新

3天
中學
工程工作坊, 體驗學習
持續課程
技能
機械工程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合作溝通能力
2025-06-27
計劃概覽
- 計劃名稱: 卡丁車工程體驗
- 課程時長: 3天
- 合作學校: ELCHK元朗信義中學
- 目標學生: 30名中四學生
教學目標與學習成果
主要學習目標
- 機械認知:透過組裝卡丁車提升對車輛機械的興趣。
- 實驗技能:培養動手實驗能力。
- 解難能力:通過技術挑戰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- 團隊協作:建立團隊合作與溝通技巧。
預期學習成果
- 能夠組裝卡丁車。
- 理解車輛系統的理論與結構。
- 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提升。
課程結構設計
第一課:卡丁車機械入門
- 時間: 2小時
- 內容: 卡丁車結構、傳動及動力系統概述。
- 活動: 分組、工具示範、初步組裝任務。
第二課:進階組裝與系統理解
- 時間: 2小時
- 內容: 制動系統、懸掛及空氣動力學。
- 活動: 安裝座椅及煞車、分組討論。
第三課:駕駛技巧與實踐應用
- 時間: 2小時
- 內容: 駕駛技巧、安全規則、實地駕駛體驗。
- 活動: 駕駛挑戰、甩尾及水上挑戰練習。
教學方法與策略
- 體驗式學習:動手組裝及駕駛體驗。
- 問題導向學習:卡丁車組裝中的真實挑戰。
- 協作學習:小組任務與合作解難。
資源配置與後勤安排
人力資源
- 導師:5位老師帶領4組學生。
- 分組結構:4組,每組約6人。
設備與材料
- 工具:工具箱、六角匙、鎖鉗。
- 材料:索帶、螺絲、螺帽、安全錐。
場地安排
- 地點:ELCHK元朗信義中學。
- 設施:理論課室、戶外賽道。
評估機制
- 形成性評估(100%):
- 參與度:課堂參與情況。
- 實作技能:組裝及駕駛卡丁車能力。
- 團隊合作:協作與溝通表現。
安全管理協議
- 安全培訓:強調工具使用及駕駛安全。
- 駕駛前準備:在操作電動車前,導師會詳細講解安全須知,確保所有學生明白操作流程及安全規則。導師全程嚴格監督,確保學生嚴格遵守安全規定。未參與駕駛的學生必須在指定安全區域等候。準備駕駛的學生需在導師監督下坐好並繫好安全帶,導師確認一切準備妥當後才會交出車匙,學生僅可在導師批准下啟動車輛。
- 防護措施:必須佩戴安全裝備。
- 電動車規格:所有電動車均經過嚴格測試,最高時速嚴格限制在10公里以內,確保學生安全。
- 活動場地及規則:活動僅於學校私人操場進行,並已提前通知所有相關學校人員。我們確保同一時間操場上不超過兩輛車運行,並設有安全距離分隔行車路線,杜絕碰撞風險。由於活動不涉及公路,無需特別牌照。此安排符合相關法規,確保活動於合法範圍內進行。
- 緊急預案:應對突發事故的準備。
計劃成果與影響
學習成效數據
- 技能掌握:100%學生成功組裝卡丁車。
- 理論理解:大部分學生能掌握課程內容。
- 團隊合作:展現出強烈的協作精神。
學生反饋
教師評價
計劃可持續發展
- 課程整合:有望納入正規工程教育課程。
- 進階工作坊:未來可開設進階車輛動力學課程。
經驗總結與建議
- 實踐學習:直接參與車輛機械。
- 團隊任務:鼓勵合作與同儕學習。
- 自主學習:為學生提供詳細組裝手冊,協助小組內自主學習及組裝卡丁車,並提供PPT作進一步學習與探索。
- 系統性課程設計:從理論到實踐的完整學習路徑
- 專業師資支援:具備工程背景的導師團隊
- 充足資源配置:完善的設備和材料支援
- 學校全力配合:行政和教學團隊的積極參與
改進建議
- 增強資源:為進階項目提供更多工具和材料。
- 加強安全措施及防護裝備:建議進一步加強安全措施,包括在賽道周圍設置更多防護欄、增加安全人員數量、確保所有學生配備高質素頭盔,並於實踐課前進行更全面的安全演練。
- 雨天政策:制定明確的雨天政策,遇惡劣天氣時可改期或改於室內場地進行,並提前通知所有參與者。
- 保險及牌照說明:雖然目前評估無需額外保險,但建議與法律顧問檢視現有保險及牌照安排,確保安全措施完善,讓持份者安心。
- 透明溝通:加強與家長、學生及持份者的溝通,詳細說明安全、保險及牌照安排,並於課程開始前舉辦簡介會及答問環節,釋除疑慮,建立信任。
0
整體滿意度評分
學校/機構

ELCHK元朗信義中學
"所有學生均成功組裝及駕駛卡丁車,展現出強烈的團隊合作與工程技能。課程促進了實踐學習與協作,學生及教師均給予正面評價。"